走向敏捷应急 —— 城市应急管理的新形态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22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制动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加快建设应用,加速应急准备,加大支撑力度,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城市既是人口和工业的集聚地,也是现代风险的集聚中心。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和“一案三制”的深入推进,我国自上而下的应急体系趋于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风险治理在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应急管理部、各省级应急厅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应急指挥平台。现阶段,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开始下沉到市、区/县、街道等各级基层单元。

当前城市应急还处于探索期,风险隐患交织叠加。作为城市的基层单元,区县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末梢,必然成为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的第一展现,其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整体成败以及城市韧性治理水平。


敏捷治理

敏捷性是基层应急管理活动的重要特质。区县、街道等基层单位作为距离风险灾害源最近的主体,敏捷性是其应对风险灾害的基本属性,也是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基本要求。敏捷治理有“快捷”“灵敏”“协调”的治理特征,因此基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要求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应变性的能力,这与基层应急管理活动不谋而合。


重塑理念

关口前移。缩短距离是提高敏捷性的必要条件。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放,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疏通应急保障“最后100米”。

快速感知。通过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将雪亮工程、微信、视频会议、电话、手机、执法记录仪、无人机、应急资源等各种应急手段整合,将更多与基层应急相关的信息与服务纳入平台,数字化、可视化城市中的人事物,及时有效察觉和掌握辖区信息,增强数字社区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实现风险趋势预判和突发事件的研判。

流程再造。基层应急管理流程再造就是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对基层组织结构、应急流程进行重构和整合,需要实现简捷、可视、闭环的应急处置流程。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活动涉及各行各业,为防止职责不清和责任推卸,需要在队伍上整合基层现有的公安、应急、市场监管、城管、卫生等力量,形成高效权威的应急队伍,降低协调成本。充分利用既有通用通信手段,打破部门间通信瓶颈,减少部门衔接环节。进一步释放权力下沉的势能,不断去中心化,发展基层应急能力。同时保留基层紧急处置权限,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疏导、伤者急救,收集信息等工作,利用熟知环境的优势,配合专业救援力量,提高处置效率。从基层作为早发现的前沿哨卡转向早发现早处理的前沿阵地,缩短防灾减灾救灾时空距离,提高基层应急管理的敏捷性。

创科信息基于对基层应急管理的理解和多个基层应急指挥项目的打磨,推出针对市、县/区、街道等基层应急的“敏捷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苏ICP备15001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