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检还能这么玩?|寻找数字化标杆

电力巡检

岛上的风摇晃着电线,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围绕着杆塔和电线“巡逻一圈”,采集并上传数据。后台的无人机管控平台上,一张张图片自动有序归档,缺陷识别算法自动筛选隐患位置,呈现到巡检人员面前。

近日,南方+记者走进福州平潭县,参与大疆与国网福建电科院在福州举办的“全域数字化无人巡检”探访活动。在首个海岛无人网格化自主巡检示范区,从人工巡检升级到人机协同巡检,再到“无人化巡检”时代,大疆帮助电网行业在输配变电领域实现了高效作业方式,为当地民众用电保驾护航。

坐在办公室“巡塔”

一般来说,电网线路和设备都架设在崇山峻岭中,过去,巡检人员要沿着线路跋山涉水。在山地丘陵地貌的福建,“望山跑死马”,一两公里线路、两基杆塔,赶路可能要一整天。

全国劳模、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三级职员冯振波,就是从1986年开始一直坚守在输变电带电作业一线。他还记得以前开着敞篷皮卡到山脚,爬上高温湿滑、蛇虫蜂蚁出没的山顶。为了供电稳定,他们要身背几十的公斤“冬冷夏热”的防护服,接触几十万伏的电压,登几十米高塔带电作业,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还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福建多台风天气,台风正面袭击时,容易造成线路跳闸,就需要巡查抢修。”冯振波说,有无人机这个趁手的工具,不用爬上杆塔。

从效率上看,过去巡检员带着馒头一天巡视两个塔,杆塔在山头,要先爬上山再爬上杆塔;现在,一架飞机一天大概能够巡视8个杆塔,人在山脚,杆塔在山头;未来,一个人一台电脑可以巡视100个杆塔,人在办公室,杆塔在山头。

大疆联合福建电网探索打造了网格化无人巡检应用,数据显示,无人机电网巡检作业已经超过了15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圈,巡检的杆塔也超过500万基塔。

数字化不应该添麻烦

随着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员工们也基本取得了一个共识:数字化应该很友好,而不是给员工添麻烦。

国网福建电科院机巡中心负责人陈伯建举例说,传统巡检中,作业人员用肉眼观察,有一些树枝随着生长会缩短与电线的距离,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傅只要登塔一看,就能八九不离十预估出距离。但是,新来的巡检员就不淡定了,他没法判断距离到底是多少。

如今,借助无人机开展线路三维建模,测量精度精确的厘米级,传统依靠人工经验的作业方式逐步被技术所替代。

福建电力巡检配套了无人机

更关键的是,通过数字化平台工作,原有的数据价值也得到释放。陈伯建举例说,过去巡检用手机拍照,手机照片一般都不会去命名,过了两年这些照片就变得七零八落。如今,无人机不仅可以拍出高清出片,还能利用自动化工具对照片自动命名与归档——精细到销钉有没有缺失,这是过去即便用望远镜也难以发现的地方。

据统计,福建国网1500余架无人机一年时间就能拍出500万照片,人工逐一查看这些照片,费时费力,但借助人工智能手段,一些缺陷或隐患马上就能自动判断出来,作业人员只要再次复核下就好,效率提升几倍。

如今,在国网福建电科院机巡中心,光博士就1名、硕士5名,专业上既有传统的输电配,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过去的体力活动也在如今进化成脑力活动。

推出电力版“滴滴打车”

有了无人机巡检之后,陈伯建就一直在琢磨,如何更高提升作业效率。他发现,效率还是卡在了路途上。

“一些比较远的路段,过去要2个小时,回来要2个小时,这半天过去了,剩下半天,无人机飞两个小时,一天下来,时间大部分浪费在了路程上。”陈伯建说。

现在,国网福建电科院基于大疆机场平台(注:机场,供无人机停留的平台)自主研发了一个电力版无人机共享软件—无人机机场网格化作业模块,它相当于是电力无人机机场版的滴滴软件,可以根据需求,自动匹配最近的机场,智能调度无人机进行巡检作业。

大疆机场可供无人机停留用

陈伯建介绍,这个软件最重要的就是匹配两个要素,一是人(各专业的作业需求),二是车(电力无人机机场)。系统可以精确定位到了车的线路,就像打车一样,看到距离杆塔最近的车,下一个工单,接到指令后,一架无人机就已经从山脚飞往山顶开始巡视作业。

大疆能源行业全球业务负责人高翔总结,无人机及机场形成了一个数字化入口,它们具有数字化工具的诸多特性,还具备了智能物联能力,也融入了云端算力,为用户的巡检方式提供了更好的想象力。

苏ICP备15001989号-1